吉祥洲

     凍番薯現身,一不小心就感冒上身,不少人認為,蔬食者因為常食用蔬菜、水果,而特別容易怕冷,有人心中想開始做蔬食者,但遭身旁的人勸說:蔬食不夠營養?真的是這樣嗎?從中醫的觀點看,這都是對蔬食者的誤解,一起打破這些迷思。

【迷思一】只吃蔬食營養足夠嗎?
     有些人對蔬食存有迷思,認為只吃蔬食不夠營養,體力不振,導致貧血等疾病,事實上,植物所含的蛋白成分與動物無二,例如,素食中的肉類代替品──花生、黃豆、麵筋等,營養成份不低於肉類,即使是從事勞力工作的素食者,三餐只要有一種豆類及麥類的食物,就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、足以應付日常的體力、精力消耗。


【迷思二】蔬食者容易「冷底」?
     食物的寒熱不等於身體的寒熱,偏寒偏熱的體質,飲食只是其中一個因素,先天體質、生活習慣、氣候環境都有影響,若都「怪罪」食物則過於偏頗。蔬食的確有較為寒涼的食物,例如苦瓜、西芹、西瓜、水梨,但是也有溫熱的,例如生薑、荔枝、龍眼,但絕大部分都是平和的,寒熱平衡,適合天天食用。


【迷思三】只吃蔬食會導致怕冷嗎?
     很多人認為,長期蔬食導致身體虛寒,但其實從中醫的觀點看,大多數的食物都是「性平」,不寒不熱、微寒微熱,對人體影響有限。人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,能夠保持自身的內在平衡,人體胃腸對食物的「寒熱」屬性也是一樣,假如人體健康氣血充足,飲食每一頓飯裏面,即使寒熱食物兼夾,身體也能承受得住。就像有些人吃很多辣椒也不會「上火」、有些人喝很多寒涼飲料,身體也沒有毛病。但如果生病了,人的內在平衡被打破了,則很難承受外在的變化。     

     若從「 飲食鍛煉」的觀點,要讓身體長久不怕冷,反而要吃點寒涼食物!傳統飲食文化特別注重,例如,傳統文化認為,吃米最好吃糙米,吃蘋果土豆最好連皮吃,目的就是希望整個胃腸能夠得到適當的鍛煉,讓身體有足夠能力去消化食物。

冬令進補,蔬食養身當道─
     隨著天氣日亦漸冷,「燉補」是台灣人常見的保健習俗,現代人養身觀念蔚然成風,蔬食進補不僅健康強身,反而更具功效,因為補冬的菁華所在,補氣的紅棗、補血的當歸、氣血兼補的人參等,都屬植物性藥材。     

     以前清朝皇室每年冬天進補所吃的臘八粥,用的就是紅棗、桂圓、核桃仁、栗子、花生、菱角、葡萄乾、瓜子這些乾果,可見素食補冬非但毫不寒酸,還是上等法門。     

     蔬食者是否健康,端看怎麼吃、身體狀態如何,如果身體一有什麼狀況,就拿蔬食開刀,才是真正的迷思。

 

 隨手修法施,功德無量!
 ◎觀音山 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 全球資訊網
 http://www.fazang.org
 ◎法藏YouTube頻道
 https://goo.gl/w5Dni7

 立即訂閱文章
 ◎吉祥洲-LINE官方帳號
 https://goo.gl/6RnWXo
 ◎【觀音山 法藏吉祥洲-好文分享】facebook粉絲專頁
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beifazang
 ◎【觀音山 法藏吉祥洲-好文分享】IG加入追蹤
 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dabeifazang

arrow
arrow

    【吉祥洲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